洱源县炼铁乡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

E-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Liantie Town

热门推荐

你当位置: 首页>> 公共政务

服务项目

洱源县委书记李洋率队做客《大理州决战脱贫攻坚访谈录》

更新时间:2020-08-15 浏览次数:9639 来源:后台管理员


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image.png

本期嘉宾

image.png



洱源县脱贫攻坚总体情况


洱源县有9个镇乡90个村(居)委员会,总人口30.08万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88个贫困县之一,2013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59户23150人,贫困发生率为8.8%。几年以来,洱源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八项思路、七大工程、八个加强”的工作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全力决战脱贫攻坚。2018年9月,洱源县顺利脱贫摘帽,是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1.webp.jpg

截至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499户29895人中已有7497户29887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8.8%降至0.003%,剩余贫困人口2户8人,已于今年5月底达到脱贫退出的标准。

2.webp.jpg


桥通了、路通了,希望就有了!


3.webp.jpg4.webp.jpg

黄花坪是乔后镇特困山区村,过去到山外主要通道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黑潓江上建成的一座铁索桥,农用车辆如果想通过黑潓江,只能在水位低的季节从河床里的便道蹚水通行,平时货物只有通过人背马驮才能到达黄花坪村。如今河床上架起了长126米,宽9.5米的大桥,原来从大桥到黄花坪村10.6公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7.webp.jpg

9.webp.jpg

牛街乡彝族北组,有33户村民居住在海拔3200米的高山上,被当地人称为“云端上的寨子”,从前交通闭塞,出行困难,成了制约当地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的瓶颈。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了几百万元,硬是从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乡村路。一家三代人几十年的修路梦,在脱贫攻坚中得以实现。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webp.jpg

三营.webp.jpg

赵红伟是洱源县三营镇南大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政策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他不仅脱了贫,还成立了合作社,由当初的贫困户“小赵”变成了如今合作社的“赵社长”,当起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惠民政策多,贫困户心里暖

医院1.webp.jpg医院2.webp.jpg医院3.webp.jpg

几年来,洱源县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补贴政策,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结合医疗救助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门诊报销比例80%以上,住院个人自费部分比例在10%以下。此外还抓实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家庭医疗费用单项帮扶救助工作,针对全县存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家庭出台了医疗费用单项帮扶救助措施,几年来,对符合救助的200余户进行帮扶,救助资金达160多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户医疗支出负担,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小病靠扛,大病靠拖”的状况,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


学校1.png学校2.webp.jpg

【教育扶】


工作.png工作1.webp.jpg

【促就业】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交大、海南大学、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社会主义学院及州级相关单位真帮、真扶。


浦东.webp.jpg浦东2.webp.jpg浦东3.webp.jpg



打造“三张牌”,实现生态扶贫“双赢


海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号称最灵敏的水质检测仪,水质不好是无法种出海菜的。去年海菜市场行情好,每亩平均收入能够达到8000多元。基地目前已发展海菜种植1500多亩,多户农户通过海菜种植实现了脱贫。这是洱源县探索出的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两场战役一起打、双推进的典型案例。


海菜.webp.jpg


打造绿色食品牌

绿色.webp.jpg

洱海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洱源县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倒逼洱海流域产业转型,让绿色和生态成为洱源发展的底色,为洱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几年来,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培育了4个现代农业庄园,6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了生态水稻7.68万亩、绿色粮油1.04万亩、生态蔬菜5.1万亩,发展了木本油料、特色林果、特色花卉等产业,培育壮大生态扶贫特色产业,实现了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与脱贫增收共赢。

木瓜.webp.jpg

【 施新弟 摄 】


例如洱源县炼铁乡纸厂村,海拔2900多米,山高坡陡,生产力低下。扶贫工作队进村以后,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山嵛菜1240多亩,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亩产值5000多元,纸厂村经济总量从2013年的58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25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100元,增加到2019年的6674元,年均增长18%以上。既较好保护了苍山和洱海的水源地,又让世代贫困的高寒山区脱了贫。


牛.png

打造绿色能源牌


风车.webp.jpg


借力“风、光、水”,打造绿色增长点,洱源县先后引进大唐、华能、国电等公司,建成14个风电场,每年发电15.8亿千瓦时,税收9000多万元,成为全省第一风电大县;建成了大龙潭、大佛山光伏电站,并建成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923人;建成0.1兆瓦以上水电站44座,总装机容量52.37兆瓦,小水电上网电费达到近2亿元。


光伏.webp.jpg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依托洱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温泉康养休疗养生度假产业。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达到了32.18亿元。

1549848467.jpg


凤羽镇:生态优美引人才,文化艺术促振兴


微信图片_20200903134811.jpg


凤羽湿地上的艺术装置《白驹过隙》和嵌入田园的《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出自当地村民周正昌之手,体现了“酷农业、融艺术”;而退步堂、天马草堂、空中稻田剧场、星空餐厅则是白族建筑师八旬在凤羽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的有机融合.......在这些所谓新网红点的背后是凤羽依托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底蕴,体现的是凤羽乡村振兴几个关键词:生态、产业、人才、文化和组织。


赵立林.webp.jpg

【赵立林摄】


凤羽四山九水,九村十八寨,有点状的村庄、线状的河流、面状的田园和群山,在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凤羽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振兴为纲,五大振兴协同推进,相互促进,近三年来先后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及厕所革命、生态河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高效节水、生态湿地及面山绿化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如今,凤羽的山更清、水更绿、坝子更美,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鸟吊山下徐徐展开。


凤羽.png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才振兴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吸纳凤羽籍在外各界人士进入凤羽人才库,为凤羽发展献计出力,加强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积极回引优秀人才杨德开回村任党总支书记助理,陈代章任佛堂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创、手作人才长期入驻凤羽。同时还积极与天津大学、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大批人员不定期到凤羽开展支教助学、现场教学、调研、写生和摄影等活动。人才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画.png


在产业振兴方面,立足凤羽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生态循环农业、乡村文创艺术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产业振兴的三大突破口。采取订单收购和适当奖补,凤羽红米、凤羽油菜这些老传统种植伴着乡愁回来了。与此同时,进一步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油菜变成了“绿油油”的菜籽油、糯玉米变成了“凤羽醇”糯玉米酒、青刺果变成了“点苍山”青刺果茶、青刺果油。同时通过“烤烟+大夹豌豆”、“水稻+养鱼”、“油菜+养蜂”等循环种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效益叠加。而乡村文创和乡村休闲旅游正成为凤羽产业发展新的着力点,按照把凤羽打造成为“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农村绿色生活体验地的目标,一步步推动凤羽成为“中国的乡村、世界的凤羽”。


糖.webp.jpg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主办单位:洱源县商务局 | 承办单位:洱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办公地址:炼铁乡自来水厂管理房

咨询电话:18388617040 | 电子邮箱:ser@xtgs.cn | 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542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